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廣東模具面臨發展機遇 產業集群品牌大放異彩


廣東模具面臨發展機遇 產業集群品牌大放異彩

行業:制造機械 信息來源:百方網 發布時間:2010-12-24
編者按:廣東是中國模具大省,產業規模約佔全國6成份額,商業生態較好,省政府、省經信委相繼引來了中船、東方電氣、中航專線飛機等高端企業在珠三角地區落戶,新中國造船廠高端工具船也作為省重點項目在南沙遷建開工,給廣東省的裝備制造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廣東模具產業發展競爭力分析
“十一五”期間,廣東模具又有了較快的發展,行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模具收入一直佔全國40%以上。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廣東模具進出口一直領先全國,出口佔全國總額的近一半。廣東模具在家電塑料模具中一直領先全國平均水平10年左右,作為整體外向型模具企業,有些企業的制模方式、專業化水平、管理水平都與先進發達國家接近,但多數屬於三資企業,他們的模具制造理念與國際接軌,他們的高精密模具全部出口到發達國家。有些企業聘請國際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引進國外先進管理軟件,這比原來國內企業注重國際先進設備引進更進一步。廣東模具企業雖然在“十一五”末期,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額、營業額有所下降,但隨著經濟的復蘇,企業抓住機會,危機之後形成更強的競爭力。
“十二五”廣東模具產業優勢分析
1、企業要多關注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廣東模具企業更要關注廣東“十二五”發展規劃。廣東工業將以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照明產業為近期產業發展重點,以推動整個產業布局,最終實現整體調整,這也是廣東工業實現雙轉移騰籠換鳥和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延續。電子信息涉及精密五金模具,而新能源汽車更是帶動整個廣東模具整體發展的重大機遇。
2、廣東在能源汽車的投入接近100億,到2015年,廣東將形成20萬輛以上的電動汽車綜合生產能力,新能源汽車項目為布局未來汽車技術優勢,搶佔汽車產業的制高點。對於模具企業,“十二五”能夠發展也表現在汽車模具上,這對全國模具企業來說,都是很好的發展機遇。2010年中國汽車產量將突破1700萬輛,到2015年保守估計有望達到3500萬輛。其中蘊含著幾百億的模具“蛋糕”可分,我們能否抓住?
3、高鐵、地鐵等軌道交通也是國家重點投資項目、電子信息領域項目、船舶制造、大飛機項目都是我們的市場機遇。
4、國家對模具這類高科技的基礎工業在政策層面上一定一如既往的支持和扶持,尤其對民營企業扶持空間很大。模具企業中更多的是民營中小企業。
5、從全國開放的大格局來看,從珠江三角洲到長江三角洲,從環渤海經濟圈到振興東北,從西部開發到中部崛起,不論是吸引外資還是內需拉動,未來經濟看好將帶動模具整個行業的迅速發展。
廣東模具產業發展劣勢分析
1、廣東模具企業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對於以外向型為主導的模具企業,將失去成本優勢,一些中低端的出口模具企業將難以生存,高端的模具企業影響不大;
2、各國因金融危機而保護本土企業,所以以出口為主的模具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3、中國的模具企業很難直接進入國際品牌的產業鏈;
4、廣東模具從家電塑料模具轉向汽車塑料模具需要一個過程,家電塑料件講究塑料件之間的配合,汽車更強調塑料件與其他材料件的配合;
5、廣東模具人才在全國同行內比較搶手,許多人才被全國大開放的格局吸引到各地;
6、廣東模具企業多數屬於小而全,缺乏相互協作,更談不上在資本層面的整合資源。而汽車模具數量多,一個企業吃不下,又整合不了其他企業的合作,也勢必成為弱勢;
7、廣東模具還面臨著廣東戰略轉型的陣痛期,在雙轉移及騰籠換鳥的過程中,由於模具服務的下遊企業多數因為環保問題或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需遷往不發達或欠發達地區,對模具企業來說,服務成本加大。有些模具企業也因為收益低等原因被迫遷往欠發達地區;
8、雖然各地模具產業園建立,但因缺乏引導,不但形成不了模具的產業鏈和集聚效應,相反變成模具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
9、廣東模具企業管理方式往往追求人的技能多而不專,在工藝上難以形成專業的沉淀和積累;
10、模具企業的管理水平仍然是眾多企業發展的瓶頸,中國模具企業擁有大批懂技術、善管理的企業家之時,便是中國模具由大到強的實現之日。
廣東模具優化升級完善產業鏈
廣東省模具發展比較好的地區是東莞。從東莞模具發展看,提升產業升級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東莞實施了招商引資,準備產業結構所必須的資本。為了真正實現由“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的提升,東莞建立了招商引資專家庫,由市知名企業、高級技術人才以及市內專家、教授組成,人數超過100名。在投資考察活動中,請專家提供意見,發揮專家組作用,對引進的項目是否符合東莞產業政策,是否能完善東莞市產業鏈和符合產業結構,對項目的調整方向、規劃及其可行性進行論證,提供專業意見。
據悉,至2009年底,東莞長安鎮1600多家外資企業中有400多家從事機械五金模具業生產,投資額達100萬元以上的1000多家民營企業當中就有600多家專注這一行業的生產和銷售,34000多家個體工商戶中有6200多家從事這一產業的銷售和服務,從業人員近15萬人,年產值達120億元,佔長安鎮工業總產值近30%,佔全國模具總產值近10%,機械五金模具的產業集聚在長安已形成較大的規模,並逐漸在全國乃至世界的機械五金模具行業中享有盛名。長安鎮先後被評為“廣東省模具專業鎮”、“中國機械五金模具名鎮”、“廣東省火炬計劃模具特色產業基地”、“中國飾品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東莞市長安模具產業基地”。機械五金模具產業集群已有較高的知名度,機械五金模具業已成為長安鎮名副其實的特色產業,帶動了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形成了較明顯的集群經濟效應。
如何完成模具行業的產業升級?廣東省模具工業協會會長洪惠平認為,裝備制造企業應該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經營機制,鼓勵社會資金、技術參與國有裝備制造企業的改革,協會近期先後與新中國造船、中船等大型企業交流,對方已同意以模具、覆蓋件、零部件、標準件、非標準件的生產方式參與協作,入股進行組合生產。另外,洪惠平認為符合高端制造業需求的技能人才奇缺是模具業內面臨的普遍問題,為此協會與臺灣高雄應用大學開展校協合作項目,由投資方出資,校協管理入股。
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表示,模具工業2000年以來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長,“十一五”期間,產銷兩旺,產量、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高,特別是汽車制造業和IT制造業的發展,拉動了模具檔次的提高,精良的模具制造裝備為模具技術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保障,裝備制造企業應該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經營機制,鼓勵社會資金、技術參與國有裝備制造企業的改革,協會近期先後與新中國造船、中船等大型企業交流,對方已同意以模具、覆蓋件、零部件、標準件、非標準件的生產方式參與協作,入股進行組合生產。另外,羅百輝認為符合高端制造業需求的技能人才奇缺是模具業內面臨的普遍問題,為此協會與國內知名大學開展校協合作項目。
2010年,東莞在北京、上海或重慶舉行投資推介會,吸引環渤海、長三角或西南地區大型企業與東莞產業對接。東莞將選擇一些條件比較成熟的重點目標項目,上門遊說,主動發起招商攻勢,主要的目標客戶是央企、軍工企業、知名民營企業。
作為廣東工業生產重要基礎工藝裝備的模具工業,也正是在這種良好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中,在努力適應全省工業發展的需求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提高,全行業的經濟規模和經濟綜合實力逐年擴大,模具制造品種逐步齊全、模具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模具品質不斷提高,適應市場需求和出口創匯的能力逐步增強,在全國同行業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被中國模具工業協會領導稱為“當今中國模具第一大省,不管是生產量還是使用量都是全國最大的。”
東莞模具推動標準化 產業集群品牌大放異彩
俗話說,“一流企業做標準”。據羅百輝介紹,東莞市目前已制定並發布了包括長安五金模具、橫瀝塑膠模具、道滘米粉在內的11項聯盟標準,道滘粽、虎門電纜等行業聯盟標準也即將發布。產業集群想要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就不但應該消滅無標生產,還應該通過制訂和實施企業聯盟標準,不斷提高產業技術門檻,促進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打造高標準的產業集群品牌。
“東莞制造”一直名聲很大,虎門服裝、厚街家具、大朗毛織、常平商貿……經過多年的發展,“一鎮一行業”已頗具規模。東莞目前已經認定的市級產業集群有15個,涉及電子、光電、汽車、模具、家具以及文化創意等行業。然而,“東莞制造”存在著一個隱憂:一些行業缺乏具有行業競爭力的統一標準。
這些年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全市不少特色產業早已形成一定集聚規模,但也正是由於新產品開發的加快,一些早期制定的標準跟不上行業的發展速度,使部分產品的生產無標可循,這也造成了產品的無標生產狀態。如果再加上國家和行業標準與產品真實質量要求不相符合的現象,無標生產的例子會更多。無標生產的存在,不僅使產品質量難以保證,也無法保障企業今後的發展。如果缺乏統一的生產標準,整個行業最容易產生的就是無序惡性競爭。由於沒有標準或使用標準不同,個別不法企業便用劣質材料來生產,再以低價格來搶佔市場,這樣的惡性競爭對整個行業來說無疑是重大的打擊。
聯盟標準可以在國家標準、地方標準未涉及的地方填補空白。一般來說,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偏重於產品標準,而設計、檢測等工業流程方面的規定不是很詳細,聯盟標準可以在此找到用武之地。在實際運行到一定階段後,可以提升到地方標準乃至國家標準。
聯盟標準通俗地說,就是一個地區的企業制訂的標準,供協會會員或當地企業採用和遵守。廣東企業曾經普遍不太重視標準的制訂。在2009年前,對於“行業聯盟標準”,大多數企業還是非常陌生的。到了2009年,隨著各方面對聯盟標準的宣傳和推進,一些企業的認識發生了變化,甚至積極申請加入到標準的制訂中來。通過引導企業自願承諾加入標準聯盟,可以促使標準化水平較低的企業參與標準的制修訂與宣傳貫徹,對企業了解標準化的概念、提高標準化意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目前,東莞全市企事業單位共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205項,其中國際標準4項,國家標準110項,行業標準81項,地方標準10項,承擔全國專業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工作組(TC/SC/WG)秘書處12個,制訂並發布了11項行業聯盟標準。企業參與的範圍也不斷擴大,涵蓋了全市電子信息、食品、五金、建材、紡織服裝、電氣機械等重點行業。
如果一個行業已經有國家標準、地方標準了,是否還有必要制訂聯盟標準?羅百輝認為企業參與制訂聯盟標準,能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掌握標準話語權,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制訂聯盟標準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制訂主體有足夠的實力制訂出高水平的標準。
當然,為了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標準的制訂,政府也有政策導向,對企業進行資金獎勵。如《東莞市推進制造業標準化工程實施辦法及操作規程》第11條規定,每主導制定一項聯盟標準,獎勵5萬元。第20條規定,每年資助2—3個技術標準試點鎮街,每個試點鎮街資助20萬元。每年資助10家技術標準試點企業,每個試點企業資助5萬元。 從政府層面來看,制定行業聯盟標準並廣泛推行,可以破解無標生產的一係列問題,進而打造產業集群品牌。
2009年10月,長安發布模具聯盟標準。據羅百輝了解,長安共有1000多家模具企業,年產值達150億元。但因為國家標準相對滯後,指標要求偏低。根據本產業集群特點,長安鎮和企業參考先進國家日本的模具行業標準,制定出八個模具係列聯盟標準。該行業聯盟標準實施後,有效地提升了長安模具的整體質量水平。羅百輝認為,選擇適當的產業集群推行聯盟標準,以提高產業技術門檻,消滅無標生產,在一度程度上優化了產業集群的發展,進而提升了區域品牌整體競爭力,形成了“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聯合運作模式。
三者結盟制訂標準與企業一肩挑制訂標準這兩種模式各有長短。前者長在調和眾議,是一個整合政府、協會及企業等各方面資源的好平臺,短處在專業性有所欠缺;後者長處在實踐經驗豐富,對標準規範更為了解,但在整合資源方面有局限。聯盟標準若制訂得好,可以起到區別作用,形成良好的口碑,增強地域產品在行業內的競爭力。
東莞模具產值150億 輻射效應大有可為
2010年以來,東莞市大力培育汽配等特色產業,實施產業招商取得了一定成效,利用外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1-10月東莞合同利用外資達3226萬美元,同比增長252.57%,提前完成全年工作任務;實際利用外資3330萬美元,同比增長75.10%,其中1-10月份共新簽外商投資項目8宗,累計投資總額達3072.8萬美元。
汽配產業是莞城經濟發展的重要特色支柱產業之一,至2010年底止,其全區汽配企業生產總值預計接近50億元,佔全區制造業產值份額的55%以上。莞城以莞城科技園、東部工業園莞城園區為載體,將汽配產業定位為未來重點發展產業,不斷增強汽配產業鏈條招商的磁石效應,積極引進汽車配件類生產企業,汽配產業已在莞城形成聚集發展的態勢,這將為下來東部工業園莞城園區打造特色汽配產業園奠定堅實的基礎。
莞城園區先後新引入了首期投資達1000萬美元生產發動機關鍵零配件生產企業的福壽汽車零部件(東莞)有限公司,以及日資汽車生產門窗模具及軟件開發重點企業日本TSk株式會社。截止到目前,莞城共有汽配企業10家,其中規模企業有7家,累計投資總額超過2億美元,當前所生產汽配產品主要包括汽車電噴裝置、空調係統壓縮機、轉向器、密封件、儀表以及導航儀、汽車馬達等近30種,基本覆蓋日本本田、東風日產、一汽、上海大眾、海南馬自達等全國各大汽車生產企業配套產業。2010年預計莞城汽配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近50億元,納稅總額約達2億元。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模具可帶動其相關產業的比例大約是1:100,即模具發展1億元,可帶動相關產業100億元,換句話,東莞僅莞城區50億汽配產業,需要開發5000萬模具來支撐。
東莞悄然興起了一股汽車產業熱,長安、寮步、松山湖、橫瀝都渴望發展汽車項目。按照東莞已出臺的《關於促進汽車產業發展的意見》,到2013年,東莞力爭引入一到兩家大型汽車整車生產項目。為把汽車產業發展成為新興支柱產業之一,東莞選定了汽車電子、模具、物流和貿易幾大重點突破領域。根據《意見》所透露的發展思路,東莞欲借助整裝車的基礎,以大型優質整車項目帶動汽車電子、模具、物流和貿易產業。在近期規劃中,到2013年,東莞汽車產業要力爭引入一到兩家大型汽車整車生產項目,引進一批優質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形成產業集聚,最終發展為新興支柱產業之一。其中,規劃在長安、厚街、鳳崗,發展汽車五金塑料件、汽車專用模具、車用軸承、車用電機等產品,進一步發展轎車用發動機配套件、驅動係統配套件、轉向係統配套件、懸挂係統配套件、制動係統配套件等。據羅百輝調查,2007年長安鎮有400多家外資企業從事這一行業的生產,300多家民營企業參與生產和銷售,3000多家個體工商戶提供銷售與服務,從業人員近10萬人,年產值近80億元,按照15%的增速,預計2010年模具產值實現120億。相比之下,橫瀝鎮模具產業2009年GDP實現31億元,同比增長12.7%,預計2010年模具產值將達35億,佔全鎮工業總產值30%以上。據羅百輝判斷,東莞今年的模具產值超出150億,預計佔全國模具總產值15%左右,支柱產業地位十分突出,產業集聚升級得到有效推進。
汽車、IT信息產業驅動模具業輻射效應顯現
模具業與其他相關行業的相輔相成的關係,使得模具業不斷著眼於新的市場需求來實現自身的擴張,而汽車業、IT信息產業成為帶動模具業增長的動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2005年國內汽車銷量達590萬輛,躍居世界第二位。2001年中國汽車消費還僅為273萬輛,佔全球汽車市場的4.3%,而2005年這一比重提升到8.7%,未來汽車市場還將保持15%左右的增長,汽車零部件這塊“蛋糕”的市場比整車還大,支撐著整車、舊車維修、非汽車行業內燃機配套三個領域,並可提供國際化採購,有預測2010年中國本土需求汽車零部件將高達1800億元,這其中95%以上都需要模具來制造。如此龐大的需求市場,將顯著帶動為汽車零部件業提供裝備的模具行業的高速發展。
在IT信息產業領域,2005年中國信息產業增加值達到1.14萬億元,實現銷售收入3.4萬億元,同比增長27%,手機、彩電、激光視盤機、筆記本電腦等主要產品增長超過30%。“十二五”期間中國信息產業仍將快速發展,因而中國的IT模具仍將是供不應求。
近年來中國模具業取得了快速發展,中國模具產品結構進一步趨向合理,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的份額從20%提高到30%,2009年中國模具銷售額近1000億元。同時,一些模具企業的裝備水平不斷得到改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能力得到加強,模具業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
一個產業的“輻射力”與產業園區的建立推進密不可分,模具業也開始構築自身的成長鏈。模具業產值與其相關業產值比約為1:100,即每1億元模具即可帶動約100億元的相關產業的發展,被稱為“金鑰匙”的模具業的整體發展態勢成為折射相關行業發展的一面鏡子。羅百輝表示,推進集群化,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配套健全、協作緊密的模具產業鏈,以帶動地區模具及相關產業鏈乃至制造業的發展已成為趨勢。
目前,許多地方政府認識到模具工業對發展制造業的重要意義,對模具業的發展進一步關注,中國模具工業園區的建立正在“熱力”展開。據羅百輝介紹,河北黃驊、寧波餘姚、寧海和蘇州昆山等模具園區都有所擴大;新的模具工業園區正在加緊建立,成都市成立了模具產業推進辦公室,重慶、長沙、大連、深圳、東莞、蘇州、天津、沈陽、西安、上海、寧波北侖、浙江黃岩等已建立模具園區。有些高科園內模具企業已佔有相當的份量,像天津高新區就有40多家模具企業。這些模具工業園區建立的模式將使得模具業的輻射效應進一步升級。





--------------------------------------------賀田國際 客戶副理/陳筠 Kiki 886-2-2656-0101 Ext.123 0931-064-603 kiki_chen@apsys.net亞‧洲‧產‧品‧網 AsianProducts.com電子商務專家 ‧ 行銷全球的好幫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任何問題歡迎洽詢

賀田國際 葉君平 Jeffrey Yeh

0930-916-577 jeffrey_yeh@apsys.net

Taipei 886-2-2656-0101 Ext.502
Taichnug 886-4-24631720

更多的銷售‧更高的利潤‧更好的名聲

亞‧洲‧產‧品‧網 AsianProduc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