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別人什麽是力量。培根會說“知識就是力量”,Google會說“信息就是力量”,某人會說“隱私就是力量”。毋庸置疑,Google早已認識 到信息(數據)的力量。相信其他公司,不管是互聯網公司,還是其他類型公司,多多少少都應該意識到這一點了。否則,哪裏會出現販賣用戶資料的案件?
本文主要說Google如何搜集互聯網信息、不計其數的趨勢信息和Google用戶(包括你我)的信息。
那Google到底知道多少你的信息呢?還有你的在線習慣呢?請你坐下來,登錄你的Google賬號,看看你正在使用的Google服務列表,你就知道你正把多少信息交給了Google。
(註:此圖中產品因人而異,只要你在登錄Google賬號時使用過某服務,則自動會添加到此列表中。)
這些服務已經引起了很多隱私問題。09年末時,Google CEO埃裏克·施密特曾說過:“如果你有些東西不想讓別人知道,或許你本該就別做那事。”(這話聽起來頗似有點“切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的韻味。)
那我們現在就來看看Google是怎麽搜集從你那收集你的信息。
Google信息收集渠道
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讓人人可用,人人受益”。它也正在很好地兌現這個諾言。然而,Google正在收集的信息似乎比我們意識到的還要多。
* 1. 搜索(網頁、圖片、新聞和博客等)- 眾所周知,Google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搜索引擎,其全球市場占有率幾近70%(比如,美國本土占66%)。Google追蹤所有的搜索,其現在的搜索方式也越加個性化,個性化勢必將越來越細化。
* 2. 搜索結果中的點擊 - Google不僅能知道我們要找什麽,它也知道我們點擊了哪些搜索結果。(編者註:這個做SEO的朋友應該很清楚,可以從Google Analytics中知道。)
* 3. 網頁檢索 - Google的網頁爬蟲Googlebot就是一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一直不停地“品讀”和收錄數十億的網頁。
* 4. 網站分析 - Google Analytics是目前最受歡迎的網站分析工具。因其免費並支持多種高級特性,全球大量網站正使用它。
* 5. 廣告服務 - Adwords和Adsense是Google財務成功的基石,但它們也給Google提供了大量的有價值的數據。網民點擊了那些廣告,廣告主在競爭哪些關鍵字,哪些關鍵字最值錢等等。這些信息都是非常有用的。
* 6. 電子郵件 - Gmail是全球三大電子郵件服務之一,面臨著來自微軟的Hotmail還有雅虎的Email的競爭。郵件內容,包括發送內容和接收內容,都是可以解析和分析的。即使是從安全角度來看,這也是Google的一項優秀服務。Google的郵件安全服務——Postini,要從海量Gmail用戶中,接收超大量的數據,包括垃圾信息、惡意軟件和郵件安全趨勢數據。(編者註:2007年,Google以六億二千五百萬美元的價格收購網絡安全服務商 Postini,以此為Google的小型商務客戶提供更好的電子郵件安全服務。)
* 7. Twitter - “你說有的Twitter消息都是我們的”,這句話用來解釋早期的網絡快速傳播現象(又稱“網絡爆紅現象”)。在09年和Twitter達成交易後,Google可以直接訪問Twitter上所有的消息。
* 8. Google應用服務(文檔、電子表單和日歷等) - Google的辦公套件有很多用戶,它當然也是Google的一個數據收集來源。
* 9. Google公開的個人資料 - Google鼓勵你把你的個人資料在網絡上公開,這些資料包括你活躍在哪些社交網站(Facebook或Linkedin),你的個人主頁和在線圖片等等。
* 10. Orkut - 雖然Google的社交網絡還並不是很成功,但Orkut在巴西和印度還是有很多成功。(編者註:為什麽還沒有成功?可參見伯樂在線此文:《Google的社交網絡為什麽還沒有成功》。)
* 11. Google Public DNS - Google2009年年末推出的DNS服務並不只是幫助網民獲得更快的DNA解析,也同時幫助Google自己。因為從這項服務中,Google可以獲得大量的統計數據,比如網民訪問了哪些網站。
* 12. Chrome瀏覽器 - Chrome可以收集你的瀏覽器行為,還有訪問哪些網站。
* 13. Google財經 - 除了財經數據之外,用戶在Google財經上搜索的信息和使用的信息都是Google的重要數據。
* 14. YouTube - 這個目前是全球最大最受歡迎的視頻網站,為Google所有。它也向Google提供了大量的用戶觀看習慣方面的數據。
* 15. Google翻譯 - 幫助Google完善其自然語言解析和翻譯。
* 16. Google Books - 雖然現在不是很龐大,但有潛力幫助Google知道網民閱讀習慣和他們想閱讀什麽東西。
* 17. Google閱讀器 - 目前為止是全球最受歡迎的Feed閱讀器。你訂閱了哪些RSS種子?你在看哪些博文?Google會知道的。
* 18. Feedburner - 很多博客都使用Feedburner來公開其RSS種子。Google追蹤Feedburner的每一條鏈接。
* 19. Google地圖和 Google Earth - 你對哪些地方感興趣?(Google也會知道的)
* 20. 你的聯系人網絡 - 你在Gtalk和Gmail等上的聯系,組成了一張錯綜復雜的用戶網。如果他們都使用Google,網絡映射更為深刻。雖然我們不知道Google是否做了這個,但這上面的數據是可以收集的。
* 即將推出的 - Chrome OS等Google更多可能成功的產品。
* 剛推出不久的 - 即時搜索和Goo.gl等服務
* 已經消亡的 - Google Wave等(雖然消亡了,應該死前收集了一些數據吧。)
因為Google的產品數不勝數,上面的列表還會擴大。到現在為止,你應該已經知道要點了。
圖3:Google服務列表
(Google收集的)這些數據中,很多都是匿名化的,所以並非總是正確。日誌可以保存9個月,服務相關的cookies可以保留18個月。即便如此,對大多數公司而言,Google手中所擁有的通用用戶數據仍是有很大競爭優勢,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金山。
Google - 一臺無法停止的數據收集機器
Google數據收集的方式有很多種。登錄站點時生成的IP地址請求,用來設定和追蹤目標的cookie。如果你登錄了Google賬戶,你在Google下屬網站上的一舉一動,通常都可以和你個人賬戶聯系起來,而不用和你的計算機對應起來。
簡而言之,如果你使用Google的服務,Google將知道你在搜索什麽,你訪問了什麽網站,你看了哪些新聞和博客,等等。隨著Google增加更多的服務,其曝光率將更加廣泛,幾乎一切東西都將所謂的“Google化”。
編者註:Googlization即“Google化”,2003年由ohn Batelle和Alex Salkever共同創造這個字。
你使用任何單一的Google服務所貢獻的數據,你無需對此過多惱火。當你使用多個Google服務是,真正有趣的窘境才出現了。這個年頭,誰不是呢?
可以試著一個星期上網不用Google的任何一個服務。這也就是說,沒有YouTube、沒有Gmail、沒有Google文檔、不點擊 Feedburner的鏈接、不用Google搜索引擎等等。嚴格來說,你甚至必須避開和Google有合作的服務,所以,非常抱歉,Twitter也不能用、(編者註:不管你用不用梯子,YouTube和Twitter都別用)
這個不斷增長中的Google化可能就是為什麽有些人不想用Google Chrome OS的緣故。因為Chrome OS可以強有力地整合Google的多種服務,並且很可能向Google提供關於你習慣的空前絕後數量級數據。
Google為什麽這麽做呢?
就像在本文一開始所提到,信息就是力量!
擁有這些信息,Google可以用非常有效的方式來整合數據。除了每個用戶或訪客,Google也能為整個城市或國家檢測趨勢和行為。
Google收集的信息用途廣泛。在Google所有活躍的領域,那些收集的數據可以用來制定市場決策、研究、完善產品等。
比如,如果你能提前發現特定的市場趨勢,你就可以對市場做出有效反應。如果你能發現人們所尋和所需,你就可以基於這些發現做出決策。當然了,這對像Google這樣的大公司是極為有用的。
而且我們也別忘了,Google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廣告。Google越了解你,其廣告能更加有效地服務你,這也對Google的底線有著直接影響。
不只是(谷)哥這麽做
必須要說的是,並非只有Google一家公司在做這樣的數據收集。請放心,微軟也在用Bing和Hotmail做相似的事,這只是一個例子。
Google的問題(如果你想稱之為“問題”)是,它像一只大章魚,其觸須正伸向各個角落。Google已變成如此混雜,囊括我們在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網上的操作)動作、行為和關系等數量空前的信息都匯聚到Google手中。
造訪Google數據庫
值得稱道的是,Google正通過各種服務來利用其收集的數據,進一步為你提供服務。
* Google趨勢
* Google網站趨勢
* Google搜索解析
* Google廣告計劃
* 其他諸如Wonder Wheel這樣的搜索工具
如果Google能公布如此之多的數據,可以想象一下數據量有多大,還有Google所知道的細節程度有多深。而且這些服務也能向Google提供更多的數據,比如我們對哪些趨勢感興趣,我們在找哪些網站等。
在使用Google趨勢等這些工具的時候,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幾乎可以知道一切,但就是無法知道Google自身的產品。比如,“Goolge廣告計劃”和“Google網站趨勢”並不顯示Google自身站點的信息,但你可以找到其他站點的信息。
這個比較有諷刺意味!昨天“Goolge廣告計劃”更新2010年9月份的“全球Top1000網站”數據,你可以看到Facebook等網站的每月獨立訪客數量和PV數量,但你看不到Google旗下網站的數據。
本文主要說Google如何搜集互聯網信息、不計其數的趨勢信息和Google用戶(包括你我)的信息。
那Google到底知道多少你的信息呢?還有你的在線習慣呢?請你坐下來,登錄你的Google賬號,看看你正在使用的Google服務列表,你就知道你正把多少信息交給了Google。
(註:此圖中產品因人而異,只要你在登錄Google賬號時使用過某服務,則自動會添加到此列表中。)
這些服務已經引起了很多隱私問題。09年末時,Google CEO埃裏克·施密特曾說過:“如果你有些東西不想讓別人知道,或許你本該就別做那事。”(這話聽起來頗似有點“切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的韻味。)
那我們現在就來看看Google是怎麽搜集從你那收集你的信息。
Google信息收集渠道
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讓人人可用,人人受益”。它也正在很好地兌現這個諾言。然而,Google正在收集的信息似乎比我們意識到的還要多。
* 1. 搜索(網頁、圖片、新聞和博客等)- 眾所周知,Google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搜索引擎,其全球市場占有率幾近70%(比如,美國本土占66%)。Google追蹤所有的搜索,其現在的搜索方式也越加個性化,個性化勢必將越來越細化。
* 2. 搜索結果中的點擊 - Google不僅能知道我們要找什麽,它也知道我們點擊了哪些搜索結果。(編者註:這個做SEO的朋友應該很清楚,可以從Google Analytics中知道。)
* 3. 網頁檢索 - Google的網頁爬蟲Googlebot就是一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一直不停地“品讀”和收錄數十億的網頁。
* 4. 網站分析 - Google Analytics是目前最受歡迎的網站分析工具。因其免費並支持多種高級特性,全球大量網站正使用它。
* 5. 廣告服務 - Adwords和Adsense是Google財務成功的基石,但它們也給Google提供了大量的有價值的數據。網民點擊了那些廣告,廣告主在競爭哪些關鍵字,哪些關鍵字最值錢等等。這些信息都是非常有用的。
* 6. 電子郵件 - Gmail是全球三大電子郵件服務之一,面臨著來自微軟的Hotmail還有雅虎的Email的競爭。郵件內容,包括發送內容和接收內容,都是可以解析和分析的。即使是從安全角度來看,這也是Google的一項優秀服務。Google的郵件安全服務——Postini,要從海量Gmail用戶中,接收超大量的數據,包括垃圾信息、惡意軟件和郵件安全趨勢數據。(編者註:2007年,Google以六億二千五百萬美元的價格收購網絡安全服務商 Postini,以此為Google的小型商務客戶提供更好的電子郵件安全服務。)
* 7. Twitter - “你說有的Twitter消息都是我們的”,這句話用來解釋早期的網絡快速傳播現象(又稱“網絡爆紅現象”)。在09年和Twitter達成交易後,Google可以直接訪問Twitter上所有的消息。
* 8. Google應用服務(文檔、電子表單和日歷等) - Google的辦公套件有很多用戶,它當然也是Google的一個數據收集來源。
* 9. Google公開的個人資料 - Google鼓勵你把你的個人資料在網絡上公開,這些資料包括你活躍在哪些社交網站(Facebook或Linkedin),你的個人主頁和在線圖片等等。
* 10. Orkut - 雖然Google的社交網絡還並不是很成功,但Orkut在巴西和印度還是有很多成功。(編者註:為什麽還沒有成功?可參見伯樂在線此文:《Google的社交網絡為什麽還沒有成功》。)
* 11. Google Public DNS - Google2009年年末推出的DNS服務並不只是幫助網民獲得更快的DNA解析,也同時幫助Google自己。因為從這項服務中,Google可以獲得大量的統計數據,比如網民訪問了哪些網站。
* 12. Chrome瀏覽器 - Chrome可以收集你的瀏覽器行為,還有訪問哪些網站。
* 13. Google財經 - 除了財經數據之外,用戶在Google財經上搜索的信息和使用的信息都是Google的重要數據。
* 14. YouTube - 這個目前是全球最大最受歡迎的視頻網站,為Google所有。它也向Google提供了大量的用戶觀看習慣方面的數據。
* 15. Google翻譯 - 幫助Google完善其自然語言解析和翻譯。
* 16. Google Books - 雖然現在不是很龐大,但有潛力幫助Google知道網民閱讀習慣和他們想閱讀什麽東西。
* 17. Google閱讀器 - 目前為止是全球最受歡迎的Feed閱讀器。你訂閱了哪些RSS種子?你在看哪些博文?Google會知道的。
* 18. Feedburner - 很多博客都使用Feedburner來公開其RSS種子。Google追蹤Feedburner的每一條鏈接。
* 19. Google地圖和 Google Earth - 你對哪些地方感興趣?(Google也會知道的)
* 20. 你的聯系人網絡 - 你在Gtalk和Gmail等上的聯系,組成了一張錯綜復雜的用戶網。如果他們都使用Google,網絡映射更為深刻。雖然我們不知道Google是否做了這個,但這上面的數據是可以收集的。
* 即將推出的 - Chrome OS等Google更多可能成功的產品。
* 剛推出不久的 - 即時搜索和Goo.gl等服務
* 已經消亡的 - Google Wave等(雖然消亡了,應該死前收集了一些數據吧。)
因為Google的產品數不勝數,上面的列表還會擴大。到現在為止,你應該已經知道要點了。
圖3:Google服務列表
(Google收集的)這些數據中,很多都是匿名化的,所以並非總是正確。日誌可以保存9個月,服務相關的cookies可以保留18個月。即便如此,對大多數公司而言,Google手中所擁有的通用用戶數據仍是有很大競爭優勢,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金山。
Google - 一臺無法停止的數據收集機器
Google數據收集的方式有很多種。登錄站點時生成的IP地址請求,用來設定和追蹤目標的cookie。如果你登錄了Google賬戶,你在Google下屬網站上的一舉一動,通常都可以和你個人賬戶聯系起來,而不用和你的計算機對應起來。
簡而言之,如果你使用Google的服務,Google將知道你在搜索什麽,你訪問了什麽網站,你看了哪些新聞和博客,等等。隨著Google增加更多的服務,其曝光率將更加廣泛,幾乎一切東西都將所謂的“Google化”。
編者註:Googlization即“Google化”,2003年由ohn Batelle和Alex Salkever共同創造這個字。
你使用任何單一的Google服務所貢獻的數據,你無需對此過多惱火。當你使用多個Google服務是,真正有趣的窘境才出現了。這個年頭,誰不是呢?
可以試著一個星期上網不用Google的任何一個服務。這也就是說,沒有YouTube、沒有Gmail、沒有Google文檔、不點擊 Feedburner的鏈接、不用Google搜索引擎等等。嚴格來說,你甚至必須避開和Google有合作的服務,所以,非常抱歉,Twitter也不能用、(編者註:不管你用不用梯子,YouTube和Twitter都別用)
這個不斷增長中的Google化可能就是為什麽有些人不想用Google Chrome OS的緣故。因為Chrome OS可以強有力地整合Google的多種服務,並且很可能向Google提供關於你習慣的空前絕後數量級數據。
Google為什麽這麽做呢?
就像在本文一開始所提到,信息就是力量!
擁有這些信息,Google可以用非常有效的方式來整合數據。除了每個用戶或訪客,Google也能為整個城市或國家檢測趨勢和行為。
Google收集的信息用途廣泛。在Google所有活躍的領域,那些收集的數據可以用來制定市場決策、研究、完善產品等。
比如,如果你能提前發現特定的市場趨勢,你就可以對市場做出有效反應。如果你能發現人們所尋和所需,你就可以基於這些發現做出決策。當然了,這對像Google這樣的大公司是極為有用的。
而且我們也別忘了,Google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廣告。Google越了解你,其廣告能更加有效地服務你,這也對Google的底線有著直接影響。
不只是(谷)哥這麽做
必須要說的是,並非只有Google一家公司在做這樣的數據收集。請放心,微軟也在用Bing和Hotmail做相似的事,這只是一個例子。
Google的問題(如果你想稱之為“問題”)是,它像一只大章魚,其觸須正伸向各個角落。Google已變成如此混雜,囊括我們在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網上的操作)動作、行為和關系等數量空前的信息都匯聚到Google手中。
造訪Google數據庫
值得稱道的是,Google正通過各種服務來利用其收集的數據,進一步為你提供服務。
* Google趨勢
* Google網站趨勢
* Google搜索解析
* Google廣告計劃
* 其他諸如Wonder Wheel這樣的搜索工具
如果Google能公布如此之多的數據,可以想象一下數據量有多大,還有Google所知道的細節程度有多深。而且這些服務也能向Google提供更多的數據,比如我們對哪些趨勢感興趣,我們在找哪些網站等。
在使用Google趨勢等這些工具的時候,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幾乎可以知道一切,但就是無法知道Google自身的產品。比如,“Goolge廣告計劃”和“Google網站趨勢”並不顯示Google自身站點的信息,但你可以找到其他站點的信息。
這個比較有諷刺意味!昨天“Goolge廣告計劃”更新2010年9月份的“全球Top1000網站”數據,你可以看到Facebook等網站的每月獨立訪客數量和PV數量,但你看不到Google旗下網站的數據。
賀田國際 經理/葉君平 Jeffrey
886-2-2656-0101 Ext.502
0930-916-577
jeffrey_yeh@apsys.net
亞‧洲‧產‧品‧網
AsianProduct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任何問題歡迎洽詢
賀田國際 葉君平 Jeffrey Yeh
0930-916-577 jeffrey_yeh@apsys.net
Taipei 886-2-2656-0101 Ext.502
Taichnug 886-4-24631720
更多的銷售‧更高的利潤‧更好的名聲
亞‧洲‧產‧品‧網 AsianProducts.com